發布日期:2025-09-03
食品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是社會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餐飲業態日趨多元、供應鏈不斷延長,傳統的“人海戰術”和“突擊檢查”模式已難以實現對食品安全風險的全面、及時、精準管控。
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數據,2022年全國餐飲服務消費者投訴量超過25萬件,其中食品安全類投訴占比顯著。面對復雜嚴峻的監管形勢,如何借助科技手段實現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警、事中控制的轉變,已成為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亟待破解的核心課題。
在這一背景下,戈子科技推出的智慧餐廚食安解決方案,為監管部門提供了一把打開“智慧監管”新大門的鑰匙。該體系以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為支撐,通過對餐飲后廚的溫度、濕度、消毒設備運行狀態、蟲害活動等多項關鍵指標進行7×24小時實時監測,構建起一套覆蓋“環境—設備—行為”的全方位感知網絡。
具體而言,系統利用高精度傳感器實時采集冷鏈倉儲環境的溫度數據。一旦監測到食材冷藏溫度超過設定閾值(如4℃以上),系統將立即觸發自動告警機制,并通過移動App、短信等多種方式,第一時間將異常信息推送給餐飲單位負責人及轄區監管人員。同樣,當消毒柜未按規范開啟、或運行時間與強度未達標準時,系統也會實時記錄并發出提醒,從而有效杜絕因設備操作疏漏帶來的微生物污染風險。
這一智能監管模式真正實現了從事后溯源處置向事前風險防范的根本轉變。
以某省推行智慧食安系統的實踐為例,自系統上線后,該省餐飲單位因儲存溫度不當導致的食品變質事件同比下降43%,預警有效處置率達到95%以上,監管人員可在風險萌芽階段迅速介入、提供指導,顯著降低了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
不僅如此,戈子科技系統還具備強大的數據聚合與分析能力。系統長期運行所積累的海量數據經過智能算法清洗與建模,可自動生成區域食品安全“熱力圖”,直觀呈現不同區域、不同業態的風險分布與變化趨勢。
例如,系統可識別出夏季哪些區域更易出現微生物超標,或在節假日期間哪些餐飲類型存在較高操作違規風險,從而幫助監管部門實現靶向監管、分級響應,使有限的行政資源集中于高風險單位與關鍵環節,極大提升監管工作的針對性與效能。
從“明廚亮灶”到“智慧廚房”,戈子科技的解決方案不僅實現了監管流程的數字化重構,更推動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向智能化、精細化邁出堅實一步。它真正讓監管變得“看得見”——通過數據可視化清晰展示風險動態;“管得住”——依托實時預警與快速響應機制有效控制風險;“查得清”——借助完整的數據追溯鏈實現責任認定與根源分析。
可以預見,以數據為驅動、以智能為核心的食品安全治理新模式,正在全國多地加速落地。它不僅是技術應用的一次升級,更是監管思維與體系的重要變革。
未來,隨著5G、區塊鏈、AI識別等技術的進一步融合,智慧食安還將拓展至供應鏈管理、從業人員行為識別、食源性疾病預測等更多場景,為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構建更加堅固的數字化防線。
2021-04-13
2021-03-01
2020-12-03
2020-12-02
2021-04-16
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4